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学术|倪柝声纪念会议(五): 倪柝声与当代华人教会的三元人论之争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1月21日 10:16 |
播放

11月5日,“薪火相传百年祭学术研讨会(倪柝声纪念会议)”顺利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由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中国基督教研究》与创欣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

研讨会中,武汉大学宗教学系的徐弢教授分享的主题是“倪柝声与当代华人教会的三元人论之争”。以下是当天讲座的内容摘要:

作为基督教思想史上流传较广、争议较大的人学理论之一,三元人论不满足将人仅视为灵魂于身体二元复合,而将其中的灵魂进一步分为较高的灵和较低的魂,以从灵、魂、体三元论立场解释人的本性、堕落和拯救。关于三部分在人生命活动中的不同功能及其在人的堕落和拯救之路上的关联,其代表人物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大都将人的灵看作同上帝关系最密切的部分和重生得救的关键,并认为按照圣经整体意义和上帝造人的最初目的,魂和体均应受灵以及内住其中的圣灵的掌管和使用。

20世纪中期以前,该论对华人教会影响有限,其代表限于倪柝声、贾玉铭及王明道等,其中以倪柝声《属灵人》相关论述影响最大。倪氏撰写《属灵人》的最初目的,是创建一种”本乎经训和灵历“的”属灵神学“,以为当时正受”非基督教运动“冲击及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和”灵恩运动“影响的中国传道人”指引迷途“。虽然其”属灵神学“的核心是在灵、魂、体三元论基础上提出的”三元救恩观“,但在人的这三部分中,他最重视的既非作为”世界知觉“的体的得救,亦非作为”自己知觉“的魂的更新,而始终是作为”神知觉“的灵的重生。因为在他看来,”神与人的往来都是直接的在灵里,就是‘里面的人’里,而非在魂或者外面的人(身体)里。“对灵的极度重视以及对魂和体的相对轻视,是倪柝声三元人论的主要特色之一,也是其中最容易招致争议的内容。

一、倪柝声三元人论在华人教会的影响和相关争论概况

近三四十年,随着倪柝声属灵神学及其三元救恩观在海内外华人教会影响的扩大,围绕着该理论的争论也日趋激烈。根据李锦纶等人的研究,目前受其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华人基督徒可能超过七成。在此背景下,由华人神学家和基督徒学者撰写出版的相关文献有所增多,且相比同时代西方文献,他们对倪氏倡导之三元人论的态度和评价更加两极分化。

质疑和批评该论的华人神学著作有:林荣洪《属灵神学——倪柝声思想的研究》、梁家麟《属灵人与倪柝声的三元人观》和《倪柝声早年的生平与思想》、蔡丽贞《十字架讨厌的地方:世纪末教会争论议题》和《谁说字句叫人死:从释经史看典范的转移》、李健安《认识倪柝声——属灵与属世神学》、廖元威《倪柝声三元论人观》、周功和《谁是属灵人——中国教会常见的争议》、李锦纶《对中国教会人观的系统性反省》和《永活上帝生命主:献给中国的教会神学》等等。其中批评最激烈的是唐崇荣《神与人之间》《唐崇荣问题解答类编》《神的形象——人性的尊容和危机》等。今年来他还发表“三元论的始作俑者”“三元论的危险”“关于人分为灵、魂和身体三元论的错误”以及《希伯来书查经》等专门驳斥该论。

同时,也有支持和同情该论的华人神学著作:于忠纶的《人算什么:二元论与三元论的人观探讨》、翟耀平编译的《圣经人论精选》、吴东生的《属灵认知与属灵生命》、曾庆豹的《倪柝声的“圣经心理学”》、王生台与谢仁寿的《基督人论的发展与争议,对基督教派政治观的影响》、詹博全和周复初的《再论灵魂体三元论及其对华人教会的影响》、谢仁寿的《三元论的起源》和《三元人观是异端吗》等。

上述两种汉语研究文献虽然在观点上针锋相对,但大都出自基督教内部人士之手,并主要着眼基督教内部的相关神学争论。总的来看,他们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两大问题:一是其经文依据的可靠与否及思想来源的纯正与否;二是其可能导致的所谓异端倾向和不良影响问题。

二、关于倪柝声三元人论的经文依据和思想来源之争

反对者:该论是受柏拉图主义或诺斯替主义等影响,对圣经片面或错误解释之果。

唐崇荣:指责倪柝声的片面经文依据,错误的“把人分成体、灵、魂,所以就有所谓的属灵人、属魂人、属体人”,并认为“这一句话不是倪柝声开始的,是第二世纪的诺斯替主义开始的。他们把人分为三类:第一类,属物质身体的人;第二类,属魂的人;惟有第三类的人,懂诺斯奥默知识的人,才是属灵的人,那是极端错误的解释。现在中国教会还有许多人说上帝的道如同两刃的剑,把人的魂、灵都割开了。”

廖元威:因倪柝声等真正重视的只是作为“里面的人”的灵,而非作为“外面的人”的魂和体,故实质上承袭了古诺斯底主义的“灵善物恶”的极端二元论倾向。

梁家麟:该论有“诺斯替主义意味”,还有“柏拉图主义的隐藏性前提:精神是崇高的,物质是卑贱的,绝对精神的上帝不能与物质的世界接触。”

怀疑者:虽未全盘否定,但对其经文依据和思想来源有不同的看法。

蔡丽贞等:虽未过多论及该论与异教哲学、异端学说的渊源,但同样怀疑其经文依据的可靠性,认为相关经文的“灵”与“魂”在很多场合是同义字,有重叠的意义,且“功能几乎完全重叠”。所以非但把人分为灵魂体三个部分的经文依据不足,甚至连过于强盗三者在功能上的区分和差异的“所谓‘三功能’也是有些牵强的说法”。(《谁说字句叫人死:从释经史看典范的转移》)

曾庆豹等:虽未直接否定其经文依据的可靠性,但认为其之所以能够在华人教会传播,是因其迎合了中国宗教文化传统的某些类似因素。如曾氏在《无所凭依、无因而起:倪柝声的神学人类学及其文化底蕴》中称,倪氏三元人论受到“汉语思想传统的道家的土壤滋养”,并由此体现了“道家化基督徒的思想特色”。

辩护者:于忠纶、王生台、谢仁寿、周复初等

一方面,竭力寻找三元人论的经文依据,以试图证明它主要是一种出自圣经的纯正基督教思想。如于忠纶声称:“人分为三部分最强有力的证明不是神学家所说的话,而是上帝所说的话。圣经最强烈的支持三元论的经文,是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23节和希伯来书4章12节。”

另一面,非但极力否认三元人论与柏拉图主义或诺斯替主义的关联,而且针锋相对将二元人论对基督教的影响归因于“随基督教大规模接收并融合哲学,在三到六世纪兴起的新柏拉图主义也悄然混入神学中。”按照他们的观点,虽然柏拉图主义和诺斯替主义的部分作品中似乎表现出一定的三元论倾向,但从整体看,柏拉图主义主要将人看作灵魂和身体两部分并“认为身体是邪恶的,灵魂是美好的”,诺斯替主义“更进一步认为,一切物质(不单是身体),都是败坏的,只有知识是高超的”。所以两者的理论基础都是强调灵魂于身体、精神与物质二元对立的“两极主义”,而这种“两极主义”之所以能够影响3世纪之后的基督教,其原因之一是“历史上因亚波里拿留倡导之错误三元论异端在教父中产生反弹,因而日后教父皆以希腊二元模式否定亚波里拿留之错谬三元模式。”

三、关于倪柝声三元人论可能导致的所谓消极影响之争

批评者:怀疑其有异端倾向,并担心其容易在华人教会导致“神秘主义”“反智主义”“唯灵主义”“破坏人的整全性”等消极负面影响。

梁家麟:曾借鉴英国神学家赖恩融等对当代华人教会的三元人论的评价,认为其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可能导致排斥理性和知识的“反智主义”倾向。

林荣洪、廖元威、吕沛渊、周功和、李锦纶、赵天恩等:该论不合圣经关于“人的整全性”的教导,也不合现代科学和哲学关于人的心理生理统一性的认识,所以无论在信仰上和理性上都有站不住脚。如“学者们对旧约神学及新约背景由来进一步的认识,而且科学上的发现也指出人类是一个整体,他的心理和生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作独立性的分析”。但灵魂体三分思想“破坏了人的整全性”,而“正常的人是整全的人,是一个整体。这是圣经一贯的思想。”

辩护者:

针对该论可能导致“诺斯替主义”“亚波里拿留主义”等异端倾向的批评,吴东生《属灵认识与属灵生命》辩称:尽管倪柝声等人著述中“确实有点类似诺斯替主义的言辞和教训,然而,对倪柝声更细致的研读将显明,这些相似处其实是表面的,而非真实的;因为倪柝声的属灵神学充分肯定肉身,且十分以基督为中心,这正是与诺斯替主义背道而驰的。”

针对该论之“反智主义”“唯灵主义”倾向的批评,詹博全、周复初”再论灵魂体三元论及其对华人教会的影响“等辩称:”他强调的是灵魂体的优先次序,认为灵最重要,但魂和体仍然有其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他不主张完全抛弃内在于”魂“的”心思“、情感和意志等功能,而只是让这些功能”得着更新,被主使用“,所以该论不应被简单视为一种彻底的反智主义,更非完全忽略魂和体的唯灵主义。

针对该论可能”破坏人的整全性“的批评,于忠纶《人算什么:二元论与三元论的人观探讨》反驳称,上述批评”错误地把整体论说成一元论。人是一个整体,这是无可置疑的,但这并不等同人是一个一元的整体。事实上,人是一个多元的整体。“

四、对于上述争论的评价

关于经文依据和思想来源之争:早期基督教三元人论确曾受到柏拉图、普罗提诺等部分希腊罗马哲学家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并非其首要来源,而且在其后来的发展演变中有逐渐弱化趋势。倪柝声等人的三元人论虽以圣经为首要思想来源,但无法从圣经中找到非常明确的排他性依据,因为一方面,这些经文及相关词汇的含义在基督教内部一直有争议,另一面,从圣经中不仅可以找到其他许多似乎更倾向二元人论的经文,甚至还有少数含有物质灵魂观或一元论倾向的经文。

关于所谓异端倾向和消极影响之争:该理论本身同某些批评者所担心的上述异端倾向和消极影响之间,没有必然逻辑联系,而历史上的少数神学家利用三元人论提出的各种类似上述“异端”的观点及其产生的各种消极影响,主要是他们自身对圣经相关经文词汇和神学教义进行不合基督教正统观念的附加意义诠释之结果。

关于该理论与道家等中国传统魂魄观的关系:既要看到双方语言表述上的某些相似,以及后者中某些因素对华人教会中流行的三元人论思想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二者在思想来源和理论实质上的差异。因为尽管倪柝声《属灵人》和不少道家经典都曾将人的灵魂或精神存在进一步细分为灵与魂或魂与魄等,但在双方这种表面的相似性背后,其实也蕴藏着一定差异。如道家人学思想的主流既非三元论也非二元论,而是建立在一元论或气本论基础上的多元论。在道家看来,人同万物一样来源于气并由气构成,但气的展开又是多方面的,而非只有神与形两方面或灵魂体三方面。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